发布时间:2023-11-22来源:心血管内科编辑:浏览: 次
为进一步加强心血管内科学科建设,提升医护人员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11月1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CCU专科主任何建桂教授来院开展临床和学术交流活动。我院副院长夏文豪、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袁军、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甘剑挺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何建桂教授在科室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我院介入导管室,并围绕学科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得知目前科室有两名“心悸”患者急需诊断治疗,何建桂教授立即和科室射频消融手术组医生开展会诊,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患者李阿姨(化名)今年60岁,反复心悸6年,此次在我院确诊为心房颤动。何建桂教授与心血管内科团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
何建桂教授介绍,心房颤动是指心房无规律地、快速地跳动,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规则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患者往往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同时房颤患者左心房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出现脑梗塞等并发症。房颤射频消融术通过静脉血管途径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用电生理标测技术找到心脏内异常电传导通道或异位搏动点,向患者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使局部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异常传导通道或消灭异位起搏点的目的,让患者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小、效果好等优点。
在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及周全的准备后,李阿姨的手术按计划如期进行。消融过程仅40分钟,其中包括心电图导联、射频消融和术中观察等环节。最终李女士房颤病灶得到了有效消融,恢复正常心律,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困扰李阿姨多年的心悸不适难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另一位患者朱叔叔(化名)数十年来经常出现突发性心悸,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此次因出现晕厥被送到我院就诊,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前听闻中山一院专家何建桂教授将要来南宁,他已在院等候一周。术中,何建桂教授发现患者的病灶位置不在常规位置,稍有不慎将造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永久性分离等灾难性后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何建桂教授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射频消融诊疗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他不吝分享自己多年手术的经验和技术,采用了最小能量消融、精准标测等技术,为患者带来了高效、低风险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手术结束后,何建桂教授还围绕“特殊的房室结双径路解剖”和“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策略选择”等内容为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授课。
作为心脏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何建桂教授一直致力于为医学界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重要讲演,为心脏病治疗领域贡献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此次授课是中山一院与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共同合作的一部分,是输出医院在学术、技术、教学、科研等领域帮扶项目医院的具体体现。
何建桂教授的到来,为我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拓展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我院也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拓宽学术视野,通过提升学术科研和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科研工作行稳致远,让医院迈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为群众健康护航,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贡献力量。
专家介绍
何建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CCU专科主任,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于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的起搏器治疗。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起搏与电生理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委员,电生理学组、房颤工作组组成员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委员
心力衰竭专委会委员
心内科分会指南与共识委员会成员
中国房颤联盟左心耳封堵专委会副主委
心血管内科简介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学科带头人夏文豪教授的带领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被列为医院重点科室,目前拥有床位32张(包括抢救床位4张)同时兼管介入导管室。
科室现有医生12名,医学博士3人,其中2人在读,医学硕士9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技师1名,护士12名,在常见和疑难心脏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范围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衰、心肌病、恶性高血压等,现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等5个亚专科。
科室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尤其是主动脉疾病诊疗已具备世界先进的设备和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其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等高难度手术处于区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并长期扶持区内多家区市级三甲医院技术开展。
科室常规开展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肾动脉支架植入、肺血管疾病、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治疗,在高血压病、心肌病、急/慢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技术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主要专家介绍
夏文豪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
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10余项基金;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HYPERTENSION、EBIOMEDICINE、AGING CELL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完成人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三等奖。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管保护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华高血压》《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
袁 军
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呼吸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10余年,专长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心血管危重症病人救治,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外周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曾到新加坡心脏中心学习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擅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
甘剑挺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广西胸痛中心副主任,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委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10余年,专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曾到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培训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到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进修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现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厅以及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已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心血管专业图书1部。
蒙绪宁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10余年,作为第一术 者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5000例,院内率先开展慢性闭塞病变逆向导丝技术及较早开展冠脉钙化病变旋磨术,擅长复杂、高危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同时熟悉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熟悉房颤左心耳封堵术。
2001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2010年参加北京协和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2020年参加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基地培训论著: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刘 宇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曾在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德国进行学习交流。现任中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青年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体外循环与生命支持委员会委员、广西预防学会心血管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常委。
从事心血管疾病科研以及治疗工作近10余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有较丰富诊治经验。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工作,多次获邀出席国际、国内心血管会议并做相关汇报。(来源: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