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浏览: 次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身边的人突然频繁打喷嚏,鼻涕流个不停,眼睛还红红的、痒痒的,可他却没感冒。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患上了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俗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它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睡眠。本周六(9月2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将邀请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钟华教授来院出诊,带您全面了解变应性鼻炎。
钟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批菁英人才。
国家公派留学博士生联合培养奖学金获得者,曾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上气道实验室访学一年。主要从事鼻粘膜炎症性疾病和嗅觉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在J Allergy Clin Immunol、Allergy、Clin Immunol等杂志发表SCI 论著10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著6篇(3篇 IF>10 ,4篇 IF>5)。发表中文期刊论文8篇,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论著,其中第一作者论著5篇,通讯作者论著2篇,第二作者论著1篇。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
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共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No.81900923,2020.01-2022.1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项(英文:Guangdong Basic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No.2020A1515010901,2019.10-2022.09;2023A1515010664,2023.01-2025.12),教育部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202102020763,2021.04-2023.0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3项。
2016年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年会(维也纳)“Best Abstract Prize”;
2024年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内镜手术中青年视频比赛一等奖;
2025年中华医学会鼻科学术会议鼻科病例展演最佳病例(第一名)。
研究方向: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干预;难治性鼻窦炎/鼻息肉(伴哮喘、多发过敏、气道高反应等)的精准诊治和规范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内镜鼻窦外科的理念革新和技术拓展,以及鼻眼、鼻颅底相关解剖入路研究。
学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秘书;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过敏疾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注并擅长于嗅觉功能障碍相关性疾病的诊治:如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药物/手术/靶向治疗、难治性鼻窦炎(合并哮喘、多发过敏、气道高反应等)、真菌性鼻窦炎以及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药物、脱敏和手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精准诊治。对鼻部良恶性肿瘤(血管瘤/乳头状瘤/鳞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等)、鼻眼/鼻颅底相关疾病的综合治疗、鼻中隔偏曲、小儿鼾症(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造诣。
关于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全球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
据统计,全球约有10%-30%的成人和高达40%的儿童受其困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发病机制
通俗地讲,变应性鼻炎是免疫系统的一场“乌龙事件”。当过敏体质者吸入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敌人”,并启动防御机制,产生大量的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会附着在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当患者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细胞上的IgE抗体“钥匙”结合,瞬间“解锁”这些细胞,使其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亢进和感觉神经末梢敏感,从而引发一系列典型的症状。
症状与体征:不仅仅是“流鼻涕”
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多样,典型症状包括:
阵发性喷嚏:常连续数个甚至数十个。
清水样涕:鼻涕量多,清澈如水,止不住地流。
鼻塞:程度不一,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严重时需张口呼吸。
鼻痒:多数患者感到鼻内发痒,有时可伴有眼、耳、咽喉等多处发痒。

医生检查时可能看到的体征包括:
鼻黏膜:呈苍白或淡紫色,水肿明显。
鼻腔分泌物:大量水样分泌物。
“变应性敬礼”:儿童患者为缓解鼻痒和鼻塞,常用手掌向上推揉鼻子,长期可能形成鼻部横纹。
“变应性黑眼圈”:因鼻甲肿胀影响血液循环,或因眼痒反复揉搓,导致下眼睑水肿和色素沉着。
诊断与检查:找出“元凶”
鼻内镜检查:这是耳鼻喉科医生的“火眼金睛”。内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鼻黏膜是否苍白水肿、是否有清水样分泌物以及鼻腔结构是否异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区分)的重要依据。
过敏原检查:找到引发过敏的“罪魁祸首”是管理疾病的关键。
皮肤点刺试验:将微量过敏原提取液刺入皮肤表层,观察是否出现红晕和风团。该方法快速、经济、灵敏度高,是首选方法。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适用于不能进行皮肤测试(如皮肤划痕症阳性、服用抗组胺药)的患者。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如果您正被反复的喷嚏和流涕所困扰,请不要简单地将其归咎于“感冒”,建议及时前往耳鼻喉科或变态/过敏反应科进行规范诊断。通过科学的检查明确过敏原,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您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重获顺畅呼吸,享受每一个清新的四季。(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