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官方网站

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关注肝脏健康 |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5-07-29来源:消化内科编辑:浏览:

分享到: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与青秀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开展的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南宁市•青秀区)于近日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举行,医院执行院长李健、党委书记张国,副院长夏文豪,南宁市青秀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谢若舟,青秀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颖,以及青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医院部分科室负责人参加。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621.jpg


张国在活动中表示,肝脏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项目的启动是医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医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肝脏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慢性肝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保障居民肝脏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谢若舟表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慢性肝病联盟指导下,青秀区卫健局联合中山一院广西医院,依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祁小龙教授创立的CHESS肝脏健康联盟,在广西启动了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南宁市.青秀区)。该项目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疾病防控为中心转变,实施重大慢性肝病早筛、早诊、早治策略,有效降低肝病相关病死率及疾病负担。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629.jpg

活动当天,谢若舟一行还参观了我医院门诊大厅、健康管理中心、文化长廊等地,详细了解医院发展情况。

据了解,该项目目标是通过早筛早诊、规范化治疗及长病程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重大慢性肝病的服务能力,推动“防、治、管”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慢性肝病的防治结合。项目启动后,将着力构建健康体检、疾病防治及长期管理的“三位一体”的重大慢性肝病防控体系,探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合作模式,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平台,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此外,项目拟通过社区人群筛查,建立一套适用于普通社区人群慢性肝病的筛查体系和路径,实现重大慢性肝病早筛、早诊、早治,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637.jpg

作为项目的牵头执行单位,我院将在青秀区招募1000名居民参与免费肝脏健康筛查。筛查项目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糖尿病相关指标、肝炎病毒等)、肝脏脂肪定量及肝硬度检测(FibroScan)、肝吸虫病筛查等。项目还将建立相关生物样本库,对于筛查中发现的慢性进展期肝病患者,提供进一步的个体化诊疗。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642.jpg

启动会当天,共有50余名社区居民积极报名及体检,有序完成了各项检查项目。来自丹凤社区的黎阿姨说道:“这个项目非常好!一是免费提供了多项肝脏相关专业检查,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与保障;二是增强了我们对肝脏健康的认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脂肪性肝病、肝吸虫病等健康问题,能让我们及时治疗,安心多了!”

中国居民肝脏健康促进项目(南宁市•青秀区)的启动,标志着我院在肝脏健康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为居民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然而,有一种疾病却常常被忽视,它就是肝炎。

肝炎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大家对肝炎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肝炎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肝炎


肝炎,即肝脏炎症,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655.jpg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这五种肝炎,分别由五种不同的肝炎病毒(英文分别是HAV、HBV、HCV、HDV和HEV,对应的在中文中的表述就是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感染所致。

不同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也并不相同。

甲肝、戊肝经“粪-口传播”,主要通过进食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病毒入口导致感染。此类肝炎通常具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自愈。治疗上以支持为主,充分休息、合理营养、保肝降酶、缓解症状,无需常规抗病毒药物。关键预防在于严格的饮食隔离:分餐制、专用餐具、饭前便后彻底洗手。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02.jpg

而乙肝、丙肝、丁肝,主要可通过血液传播(带有病毒的血液经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注射器、手术、针刺、公用剃须刀等方式进入人体,就可以导致病毒感染)、性接触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通过无保护性措施的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母体经过胎盘给胎儿传输病毒;或婴儿皮肤或黏膜破损并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和分泌物;或母婴之间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治疗上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等。慢性肝炎还可能出现腹水、肝掌、蜘蛛痣等。

部分慢性乙肝或丙肝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不易察觉。其中乙肝、丙肝最为常见,且当慢性肝炎长期未控制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非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毒物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目前随着我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非病毒性肝炎的占比也随之越来越高,其发病更加隐匿,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有时带来的却是更快速的病程和更严重的后果。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05.jpg

非病毒性肝炎是由非病毒感染因素所致的肝脏炎症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异常、长期大量饮酒、药物及化学性毒物、自身免疫系统自我攻击等因素损伤肝脏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炎症。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相似,但诊治中需进一步明确病因,积极消除病因,保护肝功能,控制病情进展。

改善自我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疾病转归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消化内科简介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广西消化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科室具备完整的学科建制,由消化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检查中心、门诊以及实验室组成,现有医教研人员共3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8人。

目前编制床位36张,拥有炎症性肠病诊疗、肝病诊疗、内镜诊疗三个特色亚专科方向,收治各种消化系统相关性常见病、多发病、复杂疑难疾病和危急重症。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15.jpg




主要专家介绍


张 国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21.jpg

中共党员,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专长消化内科疾病,尤其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各种急慢性肝、胆、胰疾病及胃肠道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其现代治疗研究方面有深入探讨,负责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



唐保东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25.jpg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员,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分会感染科分会委员等。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便秘、腹泻、不明原因腹痛等。近年来致力于各种肝病研究,擅长诊治非酒精性及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各种药物所致肝病;少见和疑难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以及各种黄疸疾病的鉴别,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规范、合理、个体化的随访治疗方案。




张盛洪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29.jpg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消化内科名誉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广东省杰青、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山一院柯麟新锐人才等。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青年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副主委;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副主编;JAMA、Genome Biolog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Advanced Science、BBA-Reviews on Cancer、Cell Death & Disease、Clinical Epigenetics及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篇,影响因子超过630分,多篇论著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如JAMA、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Adv Sci、 Genome Biol、Gut Microbes、Ebiomedicine、Endoscopy、Gastrointest Endosc、J Crohns Colitis、Aliment Pharmacol Ther、Mucosal Immunol、Inflamm Bowel Dis等。获得国自然及省部级基金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 “广州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及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叶会兰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33.jpg

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专注于慢性肝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广西首批医学青年后备人才。



蒋长秀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39.jpg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专长胃肠胆胰疾病诊治,尤其消化道早癌、粘膜下肿物诊断及ESD治疗、超声内镜诊断及介入操作,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及日本竹紫病院学习早癌诊断,先后于上海长海医院、北京301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学习超声内镜,获超声内镜全国比赛三等奖。




吴长亮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46.jpg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擅长胃肠肝胆疾病危重症的诊治,熟练掌握内镜下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注射止血术、消化道狭窄支架植入术以及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痔硬化注射术等内镜介入治疗技术。



左毅

微信图片_20250729080750.jpg

副主任医师。广西临床肿瘤学会消化肿瘤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广西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

擅长内镜下诊治,如:消化道早癌筛查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内镜下阑尾炎治疗,内镜下痔疮治疗等,并在区内率先开展经NOTES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治疗;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尤其擅长功能性胃肠病诊治。(来源:消化内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