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6来源:心血管内科编辑:浏览: 次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为一位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实施了心脏再同步化联合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转复仪植入术(左束支+右心室起搏),帮助他重获“心”生。
90岁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兵黄爷爷(化名),因反复晕倒和肺炎,身体每况愈下,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家属称黄爷爷患有严重的心力衰竭,还伴有永久性心房颤动、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问题,这些病症如同凶猛的“拦路虎”,严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
家属心急如焚,联系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得知情况后,心血管内科甘剑挺主任医师及其团队,迅速为黄爷爷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安排床位。
入院时,黄爷爷虚弱不堪、嗜睡,生命体征很不稳定。面对如此复杂且棘手的病情,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甘剑挺主任医师、张毅副主任医师、张钰岩医师等多次进行深入研讨,为黄爷爷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考虑到黄爷爷永久性房颤且无转复可能,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经过审慎分析,最终决定采用以左束支起搏为基础的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技术+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转复仪(ICD)为黄爷爷进行治疗。
手术室内,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用时2个小时,成功为黄爷爷植入了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转复仪(ICD)。手术过程中,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克服了高龄、基础病多、间隔纤维化严重、左束支电极植入困难等难题,精准地将电极导线送入预定位置,确保了起搏器的稳定运行。
术后,心血管内科还为黄爷爷进行了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在黄爷爷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不仅精心照料他的身体健康,还给予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他们耐心倾听黄爷爷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深受感动和鼓舞,也让黄爷爷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经过半个月的治疗,黄爷爷最终顺利出院。
出院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科室还对黄爷爷进行了密切随访,时刻关心他的恢复情况。
近日,康复后的黄爷爷满怀感激之情回到心血管内科,为起搏电生理团队送来锦旗,对科室优质服务点赞。
甘剑挺介绍,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转复仪(ICD)是一种植入式的医疗设备,它不仅具备普通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调节心脏的节律,还能在监测到严重的、可能致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时,自动释放电脉冲或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对于像黄爷爷这样患有严重心律失常、有较高猝死风险的患者来说,ICD就像是一位时刻守护在身边的“心脏卫士”,为生命保驾护航,大大降低了因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生的希望。
一直以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始终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生活质量。未来,科室也将继续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以更加精湛的技术和更加贴心的服务,为更多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课堂
左束支起搏是近年来兴起的先进心脏起搏技术,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正常心脏的收缩受右心房上部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控制,一旦窦房结病变,就需心脏起搏器替代其工作。传统起搏器将电极置于右心室刺激右心室收缩,进而带动左心室,但长期右心室起搏可能导致左心室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整体功能。
左束支起搏则另辟蹊径,把电极精准植入左束支区域。左束支是心脏传导系统的重要部分,分布区域广,起搏左束支可使心脏的电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让左心室收缩更接近生理状态。
与传统起搏方式相比,它具有诸多优势:
1.改善心脏同步性:有效恢复心脏正常收缩顺序,提升左右心室之间的同步性,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为身体各器官提供更充足的血液供应。
2.适应特殊病情:特别适用于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为这类特殊群体带来有效的治疗方案。
3.长期效果较好:在长期维持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能降低因心脏起搏不当引发的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等风险 。
不过,左束支起搏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特殊的设备以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生来操作。但总体而言,它为众多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合并心室传导异常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是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心血管内科简介
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建设专科,在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夏文豪教授的带领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拥有床位32张(包括抢救床位4张)同时兼管介入导管室。
科室现有医生12名,医学博士3人,其中2人在读,医学硕士9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技师1名,护士12名,在常见和疑难心脏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范围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衰、心肌病、恶性高血压等,现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等5个亚专科。
科室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尤其是主动脉疾病诊疗已具备世界先进的设备和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其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等高难度手术处于区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并长期扶持区内多家区市级三甲医院技术开展。
科室常规开展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肾动脉支架植入、肺血管疾病、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治疗,在高血压病、心肌病、急/慢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技术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主要专家介绍
夏文豪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副院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
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10余项基金;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Hypertension(4)、STTT、Nano today、Advanced Science、Ebiomedicine、Aging Cell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完成人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三等奖。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互联网联盟智能诊疗联盟秘书长;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华高血压》《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
袁 军
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呼吸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诊疗工作10余年,专长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心血管危重症病人救治,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外周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曾到新加坡心脏中心学习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擅长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
纪程程
派驻专家,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擅长心血管常见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脂血症等)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尤其擅长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及心力衰竭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合理、规范的个体化随访治疗方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项目等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著近10篇,参与发表SCI论著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发明人)。参与临床研究多项。参编:《实习医生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内科工程分会委员兼秘书;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甘剑挺
主任医师、心血管科党支部书记。广西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微创医学》杂志编委。在SCI、《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先后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主动脉疾病介入诊疗以及到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学习冠心病介入诊疗。擅长心律失常、主动脉疾病、冠心病介入诊治及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蒙绪宁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10余年,作为第一术 者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5000例,院内率先开展慢性闭塞病变逆向导丝技术及较早开展冠脉钙化病变旋磨术,擅长复杂、高危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同时熟悉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熟悉房颤左心耳封堵术。
2001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2010年参加北京协和医院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2020年参加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基地培训论著: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刘 宇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曾在纽约州立大学以及德国进行学习交流。现任中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青年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体外循环与生命支持委员会委员、广西预防学会心血管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常委。
从事心血管疾病科研以及治疗工作近10余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有较丰富诊治经验。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工作,多次获邀出席国际、国内心血管会议并做相关汇报。
张 毅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心血管病诊疗工作10余年。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桂林市医学会心电分会委员;桂林市预防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专长于心律失常的临床介入诊疗和基础研究。同时熟练掌握冠心病的介入诊疗等技术。(来源:心血管内科)